新茶饮出海浪潮:寻增量,拓新局
蜜雪集团全球门店数量超5.3万家,霸王茶姬二季度海外商品交易总额达2.352亿元,同比增长77.4%……中国新茶饮品牌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重要走向。

从最早扎堆东南亚,再到遥远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区域,新茶饮正加速走向世界,成为出海”新势力”。今年4月,蜜雪冰城中亚首店落地哈萨克斯坦,首月营业额超43万元。至此,蜜雪冰城业务已覆盖越南、柬埔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海外门店超4700家。
5月初,霸王茶姬美国首家门店开业,首日销售超5000杯;8月进入菲律宾市场,开业三天售出超2.3万杯。截至今年6月底,霸王茶姬海外门店扩展至208家。与此同时,更多新兴品牌也在加速海外布局:2023年启动出海的甜啦啦,海外门店数近200家。2024年首次进入海外市场的茉莉奶白,已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开出20多家门店。
新茶饮出海的核心驱动力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3547.2亿元,同比增长6.4%,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相较于国内市场需求,海外市场蕴含新的增长空间,是’走出去’的核心动因。”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分析称。
霸王茶姬二季度财报显示,海外市场已逐步成为拉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在该季度,公司海外市场商品交易总额达2.352亿元,同比大涨77.4%,环比增长31.8%。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表示,新式茶饮出海具备三大核心优势:一是国内庞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和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为出海提供了基础;二是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和新茶饮消费市场,国内新茶饮企业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运营能力;三是茶文化本身具有的开放包容特质,能够一定程度上打破跨国文化壁垒。
供应链出海:强基石,建优势
茶饮企业出海,稳定的供应链是重要基石。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表示,供应链层面,海外市场的标准与国内差异显著,例如欧盟茶叶农残检测达480项,远超国内;跨国冷链物流的成本与效率平衡、本地化原料采购的品控,都是难题。
坚持高质平价的产品理念,蜜雪集团早在2012年便开始建设中央工厂,率先完成”自建工厂、自建供应链、自产核心原材料”的产业布局。依托国内五大生产基地,蜜雪冰城建立生产”糖、奶、茶、咖、果、粮、料”在内的全品类饮品食材的”超级工厂”。
在海外,蜜雪冰城搭建了覆盖全球6大洲、38个国家的采购网络,并在东南亚4个国家建立了本地化仓储体系,包括共计约6.9万平方米的7个自主运营仓库,有力地支持全球门店持续扩张。
在美国,喜茶与Sysco等头部供应商达成深度合作,实现了牛奶、水果等13个核心品类的本地化采购。北美供应链团队更针对乳制品稳定性、水果保鲜期等痛点,建立”区域中心仓+前置仓”模式,确保门店原料供应稳定。
本地化运营:聚人心,赢市场
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面临不同竞争格局、监管环境、习俗、消费者口味以及消费方式的挑战。就消费认知与习惯不同,王庆指出,国内茶饮消费已常态化,消费者注重性价比,海外市场则差异显著。
“深入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喜好是实现发展的关键。”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说,在马来西亚,开发了更适合本地人口味的柠檬薄荷冰淇淋、薄荷柠檬水;在泰国,则为”雪王”形象添加皇冠和金银元素,以契合当地审美与文化。
奈雪的茶以”小绿瓶””超能牛油果酸奶昔””浓抹香水椰”三款健康王牌主攻美国市场,3.9-8.9美元的价格区间,贴合当地消费习惯。10月3日开业的美国首店,仅三天便创下售出近1.3万杯、营业额约62万元人民币的佳绩。
霸王茶姬则在马来西亚推出”印山抹青”,将名为telepuk的传统马来西亚纺织图案融入包装与产品设计。与此同时,霸王茶姬尝试建立本地合伙人机制或引入本土高管,让品牌真正从当地”长出来”。
SFE中国连锁加盟展基于分享行业资讯的目的转载本文章,不代表我公司支持文中所述的观点,也不为全文负责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