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现在不少餐厅的菜单上,悄悄多出了一些名字陌生、长相也挺“特别”的蔬菜。

比如皱巴巴的“皱叶甘蓝”、名字听起来像药的“板蓝根青菜”……这些以前几乎没听过的品种,如今却成了不少餐馆吸引客人的新招牌。
面对这些“奇奇怪怪”的食材,吃货们的反应也很两极——
有人一试就爱上,夸它们“风味独特”“口感惊艳”;也有人完全拒绝,觉得就是搞噱头、纯猎奇,“根本不是正常菜”。
但不管食客怎么评价,都挡不住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引进这些新型食材。
它们到底什么来头?又为什么能火?
你可能先是在奶茶店认识了羽衣甘蓝——喜茶、茶百道都推出过相关饮品,主打一个健康膳食纤维。
而现在,它的一位“亲戚”正在火锅店和中餐馆里悄悄走红:皱叶甘蓝。
它属于十字花科,也是甘蓝家族的。叶片又厚又皱,颜色深绿,因为全身褶子,有些餐厅干脆叫它“皱皮菜”。
别看它长得不怎么好看,这些褶皱其实很有用:能更好地锁住水分、吸附汤汁,尤其适合涮火锅或者快炒,不容易烂,还特别入味。
巴奴毛肚火锅、辣都脆毛肚火锅等品牌都已经上了这款菜。一些主打“山野”“天然”主题的火锅店,更是把它当作特色推荐。
店家们通常会强调它“健康”“养生”,小红书上也很多探店博主晒图推荐,慢慢就把认知带起来了。
不光火锅店,很多中餐馆也开始用它。清炒、上汤、凉拌……吃法越来越多样。
有意思的是,这菜在生鲜超市也卖得不错。
盒马之前上过一款“亚非皱叶青菜”,一斤要卖到五十多块,但销量居然节节高。
有种植公司透露,他们已经在全国建了上万亩种植基地,正在全力铺货。
沙葱是西北戈壁滩上的特色植物,耐旱耐寒,以前主要是做饲料用的——据说吃了沙葱的羊,肉质更嫩、膻味也更轻。
但当地人早就把它当菜吃了,比如做包子、炒羊肉、拌凉菜。
最近几年,沙葱开始走出西北,被更多餐厅挖掘。
它水分足、口感脆,加热后也不易老,适合白灼、爆炒、做馅料,用法非常灵活。
一些火锅店像海底捞、许府牛,推出了沙葱羊肉卷;很多中餐馆也用它来做小炒、啫啫煲,甚至包饺子。
叮咚买菜等平台也跟进推出了“民勤沙葱”,让它逐渐进入日常家庭的餐桌。
这些听起来、看起来都有点“非常规”的蔬菜能走红,不是没有道理的:
- 健康属性强:像板蓝根青菜,借了“药食同源”的认知,容易让人产生“吃了能养生”的联想;
- 新鲜感足:皱叶甘蓝、沙葱外形特异、故事性强,天然具备传播点和打卡价值;
- 应用场景广:可涮、可炒、可拌,烹饪门槛低,餐厅容易上手,家庭也愿意尝试;
- 供应链跟上了:种植端、配送端、零售端都在发力,让原本区域性的食材得以走向全国。
说到底,餐饮业从来都不缺新品,但能留下来的,往往是那些既契合健康趋势、又有风味特色,还能稳定供应的食材。
这批“怪蔬菜”的出现,不只是餐厅换菜单那么简单,更反映出整个行业从上游到下游都在积极求变——寻找新品、打造差异、创造体验。
也许下一个在你盘子里出现的,就是一种你今天还没听过的“隐藏款”蔬菜。
SFE中国连锁加盟展会基于分享行业资讯的目的转载本文章,不代表我公司支持文中所述的观点,也不为全文负责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