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早就不是那个“开门就赚钱”的行业了。

现在要是还有人想着随便开家新店就能活下来,那真的得醒醒了——市场早就挤满了人,新开的店,只不过是在已经塞不下的红海里,又多加了一勺羹。
餐饮确实是刚需,现金流也好,但机会真的不在新开的店里,而在谁能把现有的店守住、做精。
2025年过去一多半,很多餐饮人心里恐怕只剩一句话:“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跟去年比起来,今年明显更难熬。难在哪儿?我总结了三组关键词。
| 第一组关键词:整体“蔫了”
“蔫”这个词很形象——没精神、没活力,萎靡不振。拿来形容今年上半年的餐饮业,再贴切不过。
- 流量蔫了:
以前六到八月是餐饮黄金期,各家早早备好方案、砸钱推流,就等暑假这波人潮。
但今年,很多老板反馈:花了一样甚至更多的力气,效果却差得远。
长沙有位专门研究流量的老板,在五一广场这种顶流地段开店,用老方法推小红书,却发现几乎带不来人。
他一调研才发现:不是他方法错了,是整个长沙外地游客大幅减少,源头没人了,平台流量自然也崩了。 - 品牌蔫了:
前几年我们还能听到某某品牌又融资、又开百店,今年几乎听不到了。
为什么?不赚钱了。
餐饮业本来最健康的回本周期是12个月,最长不超过18个月。但现在很多品牌,新店要三年才能回本——利润大幅下滑,没人敢扩店,也没人敢分享所谓“成功经验”了。
- 回收市场也蔫了:
二手设备回收前两年特别火,很多人靠短视频收设备再转卖,资金周转极快,赚了不少。
但今年不行了——关店的远比开店的多,收来的设备堆在仓库卖不掉,资金转不动,整个行业突然就冷了。 - 招商与策划也一起蔫了:
快招公司几乎全军覆没,真正还能良性招商的,只剩那些基本功扎实的大品牌。
而曾经火热的餐饮策划公司,也因为无法帮品牌真正“落地扭转颓势”,被大量客户抛弃。
培训市场同样遇冷——老板们不是不想学,是学了也没人力、没资源执行了。
| 第二组关键词:被逼“急眼了”
急了,就容易乱来。今年很多餐饮相关方都明显“急了”。
- 门店急眼了:
比如成都,不管火锅还是烧烤店,今年夏天全在卖小龙虾,还一家比一家便宜:99元5斤、99元10斤……根本不算账,只求先把人拉进来。
不少大酒楼厨师去门口摆摊、老年餐饮老板亲自上阵拍短视频卖套餐——都是被逼到绝境的无奈之举。 - 平台急眼了:
京东突然砸百亿做外卖,阿里也重返战场,和美团打“补贴大战”,主管部门都不得不叫停。
他们争的不是外卖本身,是“即时零售”的入口——也就是30分钟送达的履约能力。
但对餐饮店来说,平台打架往往带来的不是利好,而是更复杂的规则和更激烈的价格战。 - 供应链也急眼了:
前端门店不好过,后端供应链也惨。
| 第三组关键词:慢慢“合理了”
但艰难中也有一点好消息:行业正在甩掉水分、回归本质。
- 单店模型合理了:
前两年,很多人砸重金搞装修、买流量,投资严重失真。比如预算50万开店、却额外砸100万做营销。
现在大家开始认真算账:坪效、人效、回报周期——终于回归生意逻辑。 - 投资结构合理了:
盲目预留“营销巨款”的开店方式被抛弃,主流的投资重新回到产品、体验和基本功上。
老板们终于意识到:流量只是放大器,如果店内运营跟不上,再多的流量也是浪费。
SFE中国连锁加盟展会基于分享行业资讯的目的转载本文章,不代表我公司支持文中所述的观点,也不为全文负责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