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种叫“鲜烫牛肉米线”的小吃店,悄悄在全国各地火了起来。和传统米线店不太一样,它有点像把火锅的鲜烫、快餐的速度和米线的便捷给揉在了一起。这种店通常不大,但生意却好得出奇,有些50平米左右的小店,据说一天就能卖出2万块钱,从中午到晚上,客人几乎没断过。

为啥这么火?关键就在“快”和“鲜”上。你点一碗米线,选个喜欢的口味(比如炸肉酱的或者酸汤的),再挑点加料,像鲜切吊龙肉、毛肚什么的。店员把生牛肉片往滚烫的汤里一涮,几秒钟就烫熟了,配上提前煮好的半熟米线,20秒左右就能端到你面前,效率高得吓人。价格也不贵,基础款十几块,加点肉和菜,二三十块就能吃得又饱又好。有些店还大方地让你米线免费续。
另一个吸引人的点是味道。这两年云贵风味特别受欢迎,这股风也吹到了米线店。很多鲜烫牛肉米线店都推出了糟辣椒、酸汤这些口味,小料台上薄荷叶、香菜、各种辣椒随便加,特别对喜欢尝鲜的年轻人的胃口。这就让传统的米线披上了层流行的外衣,变得更有吸引力。
这种店模式也讨巧。店面一般就50到100平米,开在社区、学校或者写字楼旁边,房租和装修投入不大。空间紧凑反而显得热闹有烟火气,聚客效果好。加上出餐快、翻台率高,很容易复制扩张。业内人说,做得好的店,日营业额过万很常见。
说白了,鲜烫牛肉米线能火,就是因为它在这个大家花钱更谨慎的时候,用极致的速度、实惠的价格和让人上瘾的味道组合拳,打出了差异化。它满足了人们对“新鲜现做”的普遍追求,又巧妙搭上了云贵风味流行的顺风车。
很多刚入餐饮这行的人,也开始看好这种模式。去年就有人发现,在商场里,麻辣烫、米面线这类小店活得相对滋润。鲜烫牛肉米线则是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试着提供二三十块钱也能吃出点“价值感”的体验。它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它很会“蹭”成熟品类的亮点。比如强调汤底是“8小时慢熬骨汤,好牛骨只用一次”,这调调听起来跟那些讲究的大火锅店很像。其次,一碗米线里能加十几种料,牛肉、蔬菜摆出来让你自选,视觉效果和自由度有点像微缩版的火锅涮菜,但价格却亲民得多,20块就能搞定一餐,满足了年轻人“便宜大碗还要新鲜”的核心需求。最后,它又学了快餐的极速出餐,小酥肉、包浆豆腐、冰豆花这些小吃饮品也能快速做好,顺便还能拉高一点客单价。
为了做出点不一样,有些品牌也在搞微创新。比如开发出用玫瑰花浸透的“鲜花炸蛋”,香气独特,让人印象深刻,还呼应了云贵元素;有的则结合本地特色,像在郑州店里卖老郑州牛肉盒,让本地顾客觉得亲切。店里通常鼓励顾客自己动手调味、选菜,小料台可能有十几种选择,这样既减少了店员工作量,提高了人效,顾客从点餐到吃完走人也特别快,翻台率自然高。有记者下午两点去探店,发现一家店中午已经出了260单,按每单20块保守算,半天就做了五千多,全天过万很轻松。
所以,在当前这种大家消费更理性、市场不太确定的环境下,鲜烫牛肉米线靠着稳定的现金流和轻量化的模式,成了不少中小餐饮人觉得靠谱的选择。
不过,看着它这么火,想入行或者跟风的人也得冷静想想。现在市面上的店同质化有点严重了,名字都爱叫“XX杉杉”、“XX阗阗”,风格也差不多,网友都调侃老板们是不是在同一家装修公司办的卡。主打都是鲜烫牛肉+云贵风味,配方容易被模仿,供应链也容易复制。像玫瑰炸蛋、酸汤这些新点子一出来,很快就有别家跟上。如果品牌自己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或者建立真正的壁垒,很容易就掉进打价格战的泥潭。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牛肉价格。作为核心食材,牛肉价格是有波动的,最近批发价就在涨。虽然一碗米线用量不大,附近菜市场通常能供应,但找到长期稳定、价格合适的货源,对保证正常经营和利润还是很关键的。
总的来说,鲜烫牛肉米线的走红,是餐饮业对当下大家既要省钱又不愿将就这种心态的一种回应。它卡在了“一杯奶茶的钱就能吃顿正经饭”这个微妙的心理价位上,顾客觉得这账算得过来。但必须清醒的是,再火的品类也不是躺着就能赚钱的。真正的挑战,往往在你开店之后才开始——怎么做出特色,怎么应对竞争,怎么控制成本。它能不能成为一个遍地开花的千店品类?时间会给出答案。
SFE中国餐饮连锁加盟展会基于分享行业资讯的目的转载本文章,不代表我公司支持文中所述的观点,也不为全文负责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