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叫“野人先生”的意大利冰淇淋(Gelato)品牌在上海火速蹿红。地铁口、大商场,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更惊人的是,它在短短5个月内就新开了500家店,超过了哈根达斯在中国247家的规模,还传出了准备上市的消息。

冰火两重天的高端冰淇淋市场
野人先生的风光,却映衬着高端冰淇淋市场的寒意:
- 哈根达斯被卖: 这个曾经的“贵族”品牌,其中国业务正被母公司出售,估值约1200亿人民币。
- 钟薛高申请破产: 曾红极一时的“雪糕刺客”,因资不抵债倒下。
- 投资遇冷: 消费投资整体低迷,冰淇淋赛道更是少人问津,有投资人直言“连看的人都少了”。数据显示,近两年消费领域投资数量锐减,不少机构出手寥寥。
“草根”逆袭的创始人故事
野人先生的创始人崔渐为(崔建维)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虽然顶着名校光环,他的故事却充满草根色彩。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压力大。毕业后他进入意大利投资机构工作,参与并购了一家意大利冰淇淋家族企业,由此结识了师傅,并深入了解了冰淇淋行业。
他敏锐地发现中国“现做冰淇淋”(类似现磨咖啡替代速溶)的巨大潜力。2011年,他毅然放弃百万年薪,创立了第一家冰淇淋店“鲜果会”,2015年升级为“野人牧坊”。2024年4月,品牌再次升级为“野人先生”,定位更清晰:主打“当天现做,拒绝隔夜”的Gelato。这个“新鲜”、“限量”的卖点,迅速击中了消费者,成为爆红的关键。
30元一个球,值不值?
野人先生定价不菲,单球价格在28-38元左右(部分时段有促销),属于高端阵营。这自然引来了质疑:凭什么卖这么贵?是不是在“割韭菜”?
报道称其单店成本超60万,毛利率超60%,加盟店占80%以上。工作人员声称12个月可回本。但这个价位区间,强敌环伺(哈根达斯、DQ、Venchi等),且不乏失败案例:
- 钟薛高: 从“雪糕爱马仕”到破产,不过5年。
- 茅台冰淇淋: 从被黄牛炒到250元一份,到销量下滑、营销费用暴涨,最终黯然离场。
- 哈根达斯: 自身也面临卖不动的困境。
这些案例似乎说明,单纯靠“高端”光环和营销,在中国市场越来越难走通。消费者变得更理性,更看重“值不值”。
野人先生能成为例外吗?
虽然前车之鉴不少,但冰淇淋市场本身仍在增长,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2200亿元。全球巨头联合利华的冰淇淋业务也在增长,靠的是多品牌组合、渠道策略和成本控制。
那么,野人先生的优势在哪?
- 新鲜定位: “当天现做,拒绝隔夜”是其核心差异点,契合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的追求。
- 供应链把控: 崔渐为在北京昌平自建牧场,试图从源头保证牛奶品质。
- 选址策略: 专注室内购物中心,认为即使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室内环境也能创造消费场景,甚至声称“越冷销量越好”。
- 轻资产扩张: 依赖加盟模式快速铺开。
挑战也很明显:
- 价格敏感: 30元一个球能否被持续接受?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
- 产品单一: 有消费者吐槽其SKU(产品种类)太少,丰富度远不如大品牌。
- 加盟管理: 80%以上的加盟店,如何保证品质和服务的一致性?
- 持久战: 新鲜概念能火多久?能否建立真正的品牌壁垒?
行业思考:回归本质
投资界人士指出,未来消费的核心是“内嵌到百姓生活”中,提供好产品、好服务。比拼规模和价格不是长久之计,效率、管理和满足高频、刚需、民生的需求才是关键。消费投资需要长期主义。
野人先生抓住了“新鲜现做”的痛点异军突起,证明了市场对好产品的渴望。但它能否在高端冰淇淋的“雷区”中安全着陆,避免重蹈钟薛高、茅台冰淇淋的覆辙,真正成为一个长红的、有生命力的品牌,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网红?这考验着它对品质的坚守、成本的控制、加盟店的管理,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市场正拭目以待。
SFE中国连锁加盟展会基于分享行业资讯的目的转载本文章,不代表我公司支持文中所述的观点,也不为全文负责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