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E上海连锁加盟展会快讯-赛道背景:庞大且诱人的市场

首页»

»正文

有个毫无餐饮经验的年轻人来找我咨询,说想辞职开家咖啡馆。他的理由挺简单直接:“我看 ZUS、Kenangan、Starbucks 都能开到几百家,感觉咖啡市场规模很大呀,我觉得我也行。” 我便问他:“那你打算把店做多大,经营多久呢?” 他回我:“先把一家店做好就行。” 听到这回答,我心里就明白,他大概率是低估了即将面对的强劲对手了。

要知道,在这咖啡赛道上,他要面对的可不是街边那家普通的手冲咖啡馆,而是一帮手握几千万融资,不惜烧钱去抢占市场的资本玩家呀。

赛道背景:庞大且诱人的市场

先来说说这赛道的背景吧。马来西亚的咖啡市场那可是相当庞大,并且还在持续不断地增长呢,自然就吸引了众多资本和品牌纷纷盯上这块 “大蛋糕”。

从相关行业分析来看,2023 年,本地餐饮咖啡厅市场规模就达到了 794.49 亿令吉,品牌咖啡包装与分销市场也有 10 亿令吉呢。而且马来西亚还是咖啡消费大国,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三,2020 至 2021 年期间,咖啡消费量更是猛增 73%,从 344,783 袋(每袋 60 公斤)增加到 597,064 袋。

再看看头部品牌,星巴克马来西亚年营收超 10 亿令吉,是当之无愧的最大咖啡连锁品牌;本土品牌像 ZUS Coffee 也在迅速扩张,把精品咖啡逐渐变成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这里的咖啡文化也是多元的,既有传统的怡保白咖啡和 Kopi O,又有时尚的欧美意式咖啡潮流。咖啡豆方面,以利比里卡咖啡豆为主,也种植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利比里卡独特的风味很受大家喜爱。整个市场呈现出本土与国际品牌激烈竞争的局面,就连瑞幸咖啡等新玩家也开始布局,带来了中国式数字化运营和低价高频的打法。总之,在这样的大市场里,资本早就闻风而动,准备大干一场了。

资本的逻辑:先占市场后盈利

对于个体咖啡馆老板而言,盈利那是首要目标,可资本却不一样,盈利对它们来说可能是最后才考虑的事儿。

就拿 ZUS 和 Kenangan 的资本打法举例吧,它们基本走的是同一条路。刚进入市场时,先是用价格来冲击市场,打破消费者原有的价格认知。像 ZUS 推出只要 RM 6.90 的美式咖啡,价格差不多是独立咖啡馆的一半,让那些觉得 “精品咖啡肯定贵” 的消费者,一下子觉得每天喝一杯也没什么负担了。Kenangan 初期更激进,靠买一送一和限时促销的方式,让消费者很快养成 “每天一杯 Kenangan” 的习惯,把品牌深深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里。

等靠价格优势吸引来第一批消费者后,它们可没歇着,紧接着就进入密集开店阶段。选址也特别讲究,不光选在核心商圈,还涵盖大学、地铁站、社区商铺、写字楼这些人们高频生活和通勤的地方。不管消费者是在上下班、上学,还是休闲的时候,总能看到它们的门店,时间一长,这种无处不在的感觉就在消费者心里扎了根,一想到喝咖啡,第一个就会想到它们的品牌。

有了价格和规模这两大基础,它们就能讲出资本市场爱听的故事了,几百家门店、几百万活跃会员,还有海量的消费数据,这些可不光代表着当下的市场份额,更是预示着未来的增长潜力呀。资本看重的往往不是当下赚了多少钱,而是未来能占据多大的市场。当规模和数据相互配合产生合力时,品牌的估值就会升高,更高的估值又能引来新一轮融资,就这样形成了 “规模换融资、融资换规模” 的资本飞轮,让扩张速度越来越快。

SFE中国连锁加盟展会基于分享行业资讯的目的转载本文章,不代表我公司支持文中所述的观点,也不为全文负责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