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绝味食品新开了一家叫“绝味Plus”的店,不再是以前那种只卖卤味的小窗口,而是摆上了休闲桌椅,开始卖小吃、甜品,甚至还有酒饮。氛围一下子从“买了就走”变成了“可以坐下来慢慢吃”。

其实不止绝味,周黑鸭、久久丫这些卤味大佬们也都没闲着,纷纷搞起新花样:有的开起了更像餐馆的店,有的推出子品牌做热卤,还有的卖起火锅风味卤味……整个行业好像都在悄悄“变了个身份”。
为什么这些卤味巨头突然开始集体转型?
就拿久久丫来说,广州一家门店最近升级成了“久久丫·火锅鲜卤”。店员丽丽说,现在她每天到店第一件事不是摆货,而是开火熬卤。食材都要现场下锅卤煮,顾客点单之后,还会再回锅“冒”一下,让味道更入味、肉质更弹。虽然流程变复杂了,但客单价没怎么涨,还是25块左右。
周黑鸭也没落后,6月份推出了子品牌“3斤拌”,主打“现制热卤+快餐”。店里设了明厨亮灶,顾客能亲眼看到卤制过程。产品除了经典鸭货,还加入了酱板鸭、卤鹅、香肠,甚至搭配米饭和拌粉,彻底变成了“能吃饱”的一餐。
绝味Plus则更像一个“卤味+”休闲站。开在长沙的首店走的是奶油INS风,产品除了卤味,还有炸卤、小吃、啤酒和茶饮,SKU接近30个,薄荷鸭脖、紫苏风味的炸卤……光听名字就挺新鲜。
它们这么折腾,说到底,还是因为行业增速慢下来了。
有报告显示,2024年卤味市场规模虽然还在涨,但增速已经从4.8%掉到了3.7%。市场没那么好做了,头部品牌不得不找新出路。
那它们具体是怎么变的?
第一,是把卤味从“零食”变成“正餐”。比如“3斤拌”做“卤味+主食”,瞄准午餐、晚餐;久久丫在一些店试点引入煎饼果子、猪脚饭;绝味Plus则聚焦夜宵场景,搭配酒饮,做成了小酒馆模式。
第二,不光卖卤味,还卖调料、做联名。周黑鸭去年推出了卤料包和鸭肉酱,进军调味品;绝味曾试点卖奶茶,后来又跟古茗、简爱酸奶等品牌搞联名套餐,借别人的流量给自己带货。
第三,出海找机会。周黑鸭进了马来西亚市场,还开过快闪店;紫燕百味鸡更是把店开到了澳大利亚和美国,还跟本地超市合作卖即食产品。
说白了,卤味巨头们看起来是“不务正业”,实则是行业进入成熟期之后的必然选择。当增长没那么容易了,与其守旧,不如主动跨界、拓展场景、拥抱新人群。这条路不容易,但不变,可能更危险。
或许很快,我们提到这些品牌时,想到的就不再只是鸭脖和锁鲜盒,而是一个个更丰富、也更温暖的“用餐空间”了。
SFE中国连锁加盟展会基于分享行业资讯的目的转载本文章,不代表我公司支持文中所述的观点,也不为全文负责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