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当第一缕寒意悄然而至,四川人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灌香肠、制腊肉的材料。而在这个传统习俗背后,一家名为太和坊的调味品企业正悄然崛起,并在资本市场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近日,我走进成都太和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料气息。就在前不久,这家公司(证券代码:874750)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调味品行业的新晋”资本玩家”。
翻阅太和坊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一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公司年营收规模不到3亿元,但毛利率却高达47%,2023年和2024年的净利润都稳定在6000多万元左右。这一毛利率水平,甚至超过了许多已上市的调味品巨头。相比之下,主要售卖酱油、鸡精的中炬高新去年调味品业务毛利率为37.32%;主营食醋、料酱的恒顺醋业去年综合毛利率为35.10%。
太和坊的”赚钱密码”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深入探访了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调味品企业。
走进太和坊的展示厅,琳琅满目的产品中,一系列香肠腊肉调料最为醒目。公司负责人告诉我,这正是太和坊的核心业务。2023年和2024年,香肠腊肉调料在公司主营业务营收中的占比分别高达70.83%和69.25%。据”蜀香”官微去年12月发布的一则视频,其香肠腊肉调料销量已突破5亿袋。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类产品的毛利率高达57.17%,远超公司其他产品线,如中式菜品调料(29.59%)和发酵调味品(17.65%)。这一数据也超过了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香肠腊肉调料为何能有如此高的毛利率?”面对我的疑问,一位行业专家解释道:”一方面,这类产品的主要原料,如食盐、糖、辣椒、胡椒、香料等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香肠腊肉调料是时令性很强的产品,集中在秋冬时节大批量制作,更有利于成本控制。加上市场需求大且稳定,消费者也愿意为这类产品支付较高价格。”
去年,由于部分香辛料价格下降,太和坊的香肠腊肉调料毛利率较上年提高了7.19%,进一步巩固了其盈利能力。
然而,挂牌新三板似乎只是太和坊资本之路的起点。在与公司高管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的终极目标是登陆北交所。太和坊董事长陈道福曾公开表示:”登陆新三板不是终点,而是拥抱资本市场、谋求更大发展的新起点。下一步,公司将聚焦主业、优化治理、提升效益,朝着在北交所上市的目标迈进。”
不过,太和坊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深入调研后,我发现这家企业面临着几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首先是销售渠道过度依赖经销商。2023年和2024年,太和坊分别有81.88%和84.80%的营收来自经销渠道。截至去年底,其经销商数量已达548家。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快速扩张,但在市场管理和消费者链接方面相对薄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是销售区域高度集中。2023年和2024年,太和坊分别有89.26%和88.01%的营收来自西南地区,其他区域的合计仅占一成左右。公司自身也承认,在销售区域的覆盖面广度上仍有不足。
第三是产品的季节性风险。香肠腊肉调料的销售具有明显的时令性,主要集中在冬季。去年,太和坊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全年的比重高达70.37%,一个季度撑起了全年七成营收。2024年春节较往年提前,导致香肠腊肉的制作时间缩短,市场需求下降,太和坊的营收也出现了9.51%的同比下滑。
此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电商平台上,好人家、金宫、桥头等多个品牌都已推出香肠腊肉调料。其中,天味食品去年在这一品类实现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10.99%,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离开太和坊时,正值傍晚,工厂的生产线仍在忙碌运转。望着一袋袋包装精美的香肠腊肉调料从流水线上下来,我不禁思考: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行业里,太和坊能否突破重围,讲好自己的资本故事?
挂牌新三板只是第一步。面对销售渠道、区域布局、产品季节性和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太和坊需要更多的创新与突破。或许,正如那些在寒冬中等待成熟的香肠腊肉一样,太和坊的资本之路也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历练,才能最终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SFE中国连锁加盟展基于分享行业资讯的目的转载本文章,不代表我公司支持文中所述的观点,也不为全文负责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