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对谈 | 从厨师到近20亿“卖身”百胜,他靠“三无”哲学狂赚加盟费!47年餐饮老炮揭秘!

首页»

»正文

2020年,当黄记煌以近20亿估值被百胜中国收购的消息传出,行业震动。更令人震惊的是,十余位加盟商集资赠送创始人黄耕一辆劳斯莱斯作为”谢师礼”。

反观创始人黄耕本人,在面对业界疑问时,只是洒脱地说:“百年老店就像接力赛,我只负责跑好第一棒。”

从16岁入行当厨师,到掌舵近千家门店的餐饮帝国,再到功成身退,黄耕的47年餐饮生涯始终与“反常规”相伴。

2002年底,“黄记煌技术开发公司”被注册时,创始人黄耕在笔记本上写道:创造独家品牌,开创中式餐饮产业新篇章。

回顾自己年轻时这句充满自信的话,黄耕谦虚地说:“这是我人生吹的最大的牛。”可当我们拨动时间轴,从2025年回望2002年,却能发现,在2025年大行其道的“明厨亮灶”“中央厨房”的概念,早在2002年创立的黄记煌所秉承的“三无”理念里就可见一斑。

年轻时的厨师经验和早期的火锅品类创业经验让黄耕发现,传统中餐油烟大;出菜过程不透明、口味不稳定;且存在对原材料和调味品的重复利用现象。面对这些问题,他决定用“三无模式”破局。

在“三无”概念里,一个餐厅要做到:无油烟、无厨师、无重复材料再利用在当时,这个想法堪称离经叛道。”一个厨子,竟要革厨师的命?”连亲友都不解地说:”你太能折腾了!”

但深耕行业40余年的黄耕看得透彻:”中餐最大的瓶颈是对厨师的依赖。”他用低温焖锅解决油烟,焖锅这一形式也让成熟过程展现在食客的餐桌上,同时使用工厂统一配料保证口味的统一性。

这一超前的想法带来的是一场真正的中餐变革创新。“焖锅”之名暗藏东方智慧。“道家讲‘三生万物’,三汁代表复合味型,而非三种酱汁。”他笑道。为研发专用平底锅,他跑遍五金市场改造样品,直到订单量够大才有工厂接单。

如今,“三无理念”已成行业共识,而黄记煌已走进全球餐桌。

“人生最大的功德叫利他。”黄耕的“利他”思想不仅成就了他本人,也是加盟帝国黄记煌一路走来的一大底层思维。

2014年,十余位加盟商集资赠送黄耕一辆劳斯莱斯。这份厚礼背后,是他“利他哲学”结出的果实。黄耕深知,如果加盟商挣不到预期以外的钱,希望加盟商反哺是一件不现实的事。

黄记煌的加盟管理中,利他思维一直是这座加盟帝国的底层逻辑之一:先通过管理培训、跟进沟通等方法,让加盟商赚到认知以外的钱,并在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给加盟商赋能,才能够让加盟商的心真正地和品牌拴在一起。

在黄记煌的加盟扩张之路上,黄耕逐渐摸索并确立了加盟商筛选的“三关”和“三不”原则:

资金关:投资款必须自有,拒接“借钱开店”

经验关:优先选择无餐饮经验者,“白纸才好作画”

人性关:面谈考察修养,“眼睛乱瞟、坐立不安者不收”

不跨界:区域加盟商不得跨城开店
不贪多:单人开店不超过5家
不改方:必须“听话照做跟着走”

一位惠州加盟商的总结让他深以为然:“干好黄记煌,就七个字——听话照做跟着走。”

为践行承诺,黄耕曾一年巡店300天,带着四五人团队跑遍全国。16年间,他从未与加盟商红过脸。

大庆加盟商何颖,则是他“三关三不”原则的成功案例:当她的门店经营不善时,黄耕直接调其接管哈尔滨黄金铺位,并全力支持她开店,最终成就年入百万的翻身仗。

黄记煌被百胜收购一事,认真追溯起来,早在黄记煌在市场上露面的第一天,也是黄记煌真正开始接受市场考验的那一天起,黄耕就已经开始有这个想法了。

黄记煌公司注册时,黄耕43岁。他知道,自己想看到品牌百年是不现实的。加之黄耕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让他不断地剖析和认识自己:你是不是真正能清晰地认识自己?有没有能掌握全局,把企业带向百年的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黄耕的回答是:百年老店需要四代人接力,我跑好第一棒就够了。把品牌交给积淀更深的平台,比我自己走更远。

这样的思考,背后是肺癌手术后的顿悟。从肺癌切除的手术室出来,黄耕更加明白“人就是活一心态”的道理。

目前,他将精力更多地转向脑力工作,退居幕后收徒传艺 ,年轻人的“树洞”工作他依旧得心应手,还会笑称自己:“江湖都称我黄老邪,那我没事就待在我的桃花岛上。有需要时,我就去江湖走一圈。人被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黄耕虽然不再奔跑在一线,但他却从未离开过餐饮界。面对“未来餐饮界的趋势是什么”的问题,黄耕坚定地回答:是靠近刚需。

这个答案里蕴含着的是黄耕丰富的餐饮经验和利他的思想。黄耕亲跑市场的经验让他发现,无论国内国外,连锁化率和加盟占比高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刚需企业,都是人均消费非常低的企业。而刚需,也需要建立在合理的性价比的基础上。

“365天中360天不需要仪式感。”在他看来,那些装修奢华、讲究仪式感的餐厅,”投资大、人员多、食材贵,小白慎入。”

“产品力才是根本,”他强调,”没谁是靠包装活下来的百年老店。”

从灶台前的少年到百胜中国的交棒人,他像自己发明的焖锅般,将岁月文火慢炖,终成一锅人生至味。别人眼中的传奇,不过是他日日演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