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E连锁加盟展资讯:超市食堂:当餐饮与零售的边界消失

首页»

»正文

在中国的大都市里,一场静悄悄的零售餐饮革命正在上演。走进这些新型商业空间,你会困惑:这到底是超市还是餐厅?货架上整齐陈列的食材、开放式的冷柜、手推车与购物篮,却又有着烹饪区和就餐区。这种打破传统边界的商业模式,正成为城市消费的新风景。

双向融合的新业态

超市与餐饮的融合呈现出双向发展趋势。一方面,永辉、物美、盒马等传统超市纷纷推出平价食堂。永辉超市早在2023年11月就在武汉、福州试点食堂模式,去年4月进军广州,主打”3个菜12元、4个菜15元”的现炒快餐,与动辄二三十元的外卖相比极具吸引力。北京物美超市则推出13元和19.9元两档自助餐,包含凉菜、热菜、汤品和水果,成为打工人、老人和学生的新选择。

另一方面,餐饮店也在向超市化转型。福建爆红的朱富贵火锅将门店打造得宛如超市,产品陈列和定价透明,价格亲民(5-22元),还引入会员折扣制度,最高可享6.8折优惠。据探店博主介绍,部分门店日营业额高达40万元,有”一家店盘活一个倒闭商场”的美誉。

成都的阿娃牛火锅超市同样因超市化经营模式走红,被网友称为”火锅界胖东来”。店内200多种菜品独立包装后陈列在开放式冷柜与货架上,价格清晰标注,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广州的吾国界烤肉则将用餐流程设计为”提篮选肉、收银下单、自调调料、畅享美食”四步,高度还原超市购物体验。

融合背后的商业逻辑

这种跨界融合背后,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同时也渴望新鲜的消费体验。数据显示,2024年餐饮消费驱动力明显不足,仅31.3%的受访者较2023年消费金额增加。无论是正餐还是快餐消费场景,”食材新鲜度”、”菜品多样/选择丰富”和”团购/折扣/优惠活动力度大”成为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

对传统超市而言,在电商和社区生鲜的冲击下,客流、停留时长和复购率都面临挑战。引入高频刚需的现炒食堂,成为破局关键。超市依托集采供应链优势,能以低成本打造平价餐饮,以极致性价比引流锁客,实现餐品与商品的联动消费。

对餐饮店而言,超市化经营是应对利润压缩、价格战白热化的主动破局。开放式食材挑选满足了消费者对自主性和透明度的需求,明码标价则契合追求性价比的消费心理。特别是对”00后”消费者,情绪价值和社交体验已成为评判性价比的重要因素。小红书数据显示,2023-2024年,氛围感餐厅和宝藏小店相关内容阅读量分别达28亿和23亿,同比增长212%和172%。

成本控制的精妙算计

餐饮超市化的核心,是一道关于成本的数学题。从选址策略看,这类门店多选择热门商圈的非核心地段,以大店规模吸引客流。如福州朱富贵火锅泰禾广场旗舰店占地近3000平方米,选址商场负一层;上海王富贵火锅要求门店面积1000-1500平方米,专挑核心商圈低租金区位。

装修上,多采用低成本”工业风”营造亲民氛围。洛阳王小福火锅烧烤超市的天花板、管道裸露,仅配备铁制桌椅与基础陈列柜,墙面少有装饰。这种选址和装修策略大大降低了成本,为打造性价比优势奠定基础。

同时,这些餐饮店也注重食材品质和口味创新。成都饷起烧肉融入川味元素,推出双椒牛肋条、木姜子骰子牛肉等特色产品,即使是常见的烤五花肉,也通过川味酱香的腌制方式提升口感。正是这种创新,使其在多地开出超10家门店。

然而,餐超融合也带来运营复杂度的提升。虽然自助模式可能减少烤工等专业人员的需求,但同时需要增加服务引导员、食材补给员等岗位。设备维护、食材采购、菜品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也不容忽视。

盒马鲜生的成功证明了”新零售”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它不仅是超市和餐厅的结合,更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消费者可以在店内购物,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下单送货上门。店铺同时作为电商仓库,利用大数据计算展示适量产品,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每家店还设有就餐区,顾客可以购买海鲜,现场烹饪后在店内享用,创造了与普通超市截然不同的购物体验,使其单位面积销售额达到普通超市的四到五倍。

这场餐饮与零售的边界消融,正重塑着中国的消费格局。无论是超市的餐饮化还是餐饮的超市化,都在探索一条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体验感双重需求的创新之路。这种融合模式能走多远,还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SFE中国连锁加盟展基于分享行业资讯的目的转载本文章,不代表我公司支持文中所述的观点,也不为全文负责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